已解決問題 天津津南注意!生孩子這件事一點都不簡單......
提問者: admin
提問時間: 2021-04-27
瀏覽量:
最佳答案注意!生孩子這件事一點都不簡單......
隨著“二胎”政策的公布,原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起生育這件人生大事,除了天天盼著抱上孫子的老爸老媽,當事人是否也做好生個小寶寶的準備了?去年的湖南湘潭產婦死亡的新聞引發了人們對生育安全的討論,諸如“羊水栓塞”這樣的醫學名詞也為人所熟知。事實上,生孩子這事真是一點簡單!
哪些原因導致了孕產婦的死亡
在過去有“女人生孩子就像從鬼門關里走一回”的說法,可見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分娩是極具危險性的一件事,而到了現在孕產婦死亡的概率已經大大降低了。
其實妊娠、分娩是生理現象,不能稱之為疾病,但是,這一時期孕婦身體的各系統和沒有懷孕時比較會發生很大變化,易引起各種并發癥,甚至造成孕產婦死亡,孕產婦死亡的原因比較多,可以是一種原因,也可以多種原因共存。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病等,還有不得不提的一個兇險疾病就是,羊水栓塞。
而與產后出血相比,前面提到的羊水栓塞則被公認為產科的死神。主要因為羊水栓塞無法預測,跟分娩方式沒有直接的關系,雖然發病率低,但是致死率很高(80%以上)。一旦發生,對于任何一個家庭都是無法承受。
值得提醒的是因為羊水栓塞發生迅速,往往來不及搶救,因此在羊水栓塞的救治中,盡早診斷和處理尤為重要。一旦發現,終止妊娠,結束分娩可以有效去除病因。但是,一旦發生產后大出血,在其他措施不能有效止血的情況下,子宮切除應當機立斷。
懷孕了?產檢絕對不能忽視!
所謂“產檢”,其實全名是“產前檢查”。產檢不僅查胎兒,也要查孕婦,發現問題處理問題。有些產婦懷孕后非常抗拒產檢,就怕檢查出什么問題來,這種想法非常不可取。下面就列舉一些常見的產檢項目。
1.常規定期檢查
28周以前,每4周檢查一次;28~36周,2周檢查一次;36周以后,1周檢查一次。但有時還需要在產檢日期前去醫院預約,提前完成一些檢查,以便見醫生的時候讓醫生看檢查結果。幾乎每次都要測量的是:體重,腰圍,血壓,血常規,尿常規。定期B超。還會查一次糖耐量(24周),查一次TCT,查一次骨盆大小(36周),以及其他根據需要進行的檢查。
2.B超
這也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種檢查方式,這里要強調的是,規范操作的B超對胎兒是絕對安全的。12周以前:看是不是宮內活胎,測胎兒頸后透明帶(NT)初篩唐氏綜合征風險;20周以前:核對預產期;中孕期(20多周):排除畸形;36周以后:檢測羊水及胎兒大小;有時在分娩前會再測一次。
3.唐篩
唐篩是指“唐氏綜合征”的篩查,其實還包括其他幾種染色體疾病,一般在16~20周進行,空腹抽血檢查。唐篩檢查是一種安全、方便的檢查,對孕婦、胎兒都沒有危險性。檢查結果如果是“低風險”,那么一般沒什么問題;如果是“高風險”,或者預產期已經晚于這位孕媽的35周歲生日,那么需要進一步進行羊水穿刺的檢查。
目前預防唐氏癥最好的辦法是:所有的年輕孕婦都做唐篩檢查,其中顯示危險性高的孕婦再進行羊膜穿刺或絨毛檢查,通過羊膜穿刺檢查或絨毛檢查,確定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是否患有唐氏癥。
做好相應措施才能防止意外
盡管有諸如羊水栓塞這樣不可預見的因素,但是對于孕產婦死亡,仍然存在一些預防方法:
1、定期產檢:這里再一次強調產檢的重要性,常規產前保健能及早發現、治療孕期各種并發癥 ,保證孕期安全。孕婦一定要定期正規產檢,加強對高危因素的重視。并積極配合醫生,遵醫囑進行及時治療,避免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是防止嚴重并發癥發生的有效措施。
2、積極了解孕產期知識:通過孕婦學校,加強健康教育宣傳使孕婦及家屬充分了解孕產期保健及孕產期并發癥風險預后的相關知識,讓準媽媽們真正認識到產前保健的重要性 ,提高孕產婦及家屬的自我保護意識和主動尋求產前保健的能力。
3、積極有效的治療:恰當、及時的治療,很大程度上影響母體與胎兒的預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于保障母嬰安全非常重要。
4、密切配合醫生處理:高齡產婦、早產、過期產及經產婦。尤其是胎膜早破、子宮體或子宮頸發育不良的孕媽媽容易發生羊水栓塞,一定要積極密切配合醫生,及時處理。
總之,請在妊娠和分娩前做好功課,雖然生孩子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像上面說到的這些風險是不可忽視的,已經或者準備要為人父母的各位一定要認真對待這一切,畢竟,生孩子并不簡單呢。
婦科咨詢熱線:0635-8263888,QQ:328317888。
醫療支持單位:天津津南無痛人流醫院 地址:天津津南人流醫院地址
天津津南人流咨詢電話:人流郵箱: 咨詢 QQ: 138200163
乘車路線:10/13/15/16/39/41/51/71/74/88/109/112/126/136/312/320/515 到鰲峰大橋下車即到
天津津南東南人流醫院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注: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和醫療的依據,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